自然界的四季轮回,人体内部必须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,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传统医学认为:冬季气候寒冷,阴盛阳衰,人体为了御寒,从而加速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传输,以此弥补人体热量散失加快所造成的损失。另外,冬季也是万物收藏的季节。冬令进补是为了平衡阴阳、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,为进入春夏生长季节打下好的基础。
而新妈妈产后百节空虚、气血耗损,要遵守特别的饮食、休养和生活方式,食补方法和一般人的冬令进补不太相同,在迎接宝宝来临的同时,妈妈要重视自己的调理,才能补充气血,为产后恢复和哺喂母乳加分!
冬天坐月子≠冬令进补
分娩时,产妇经历失血过多、长时间用力、剧烈疼痛和子宫、会阴的创伤,导致产妇气、血、津液的耗损。即使平时体质再好,也会在生完孩子以后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,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适症状,比如眩晕、出汗、便秘等。同时,分娩时子宫的脉络受损,冬季气温降低更容易导致脉络淤阻不通、旧血停留、经气郁滞,从而可能会出现腹痛、小腹硬满、恶露不尽或瘀血停滞的症状。所以,冬季分娩的产妇更应该注意对身体的调补。
产后进补,自然是补虚。产后身体大多是阴阳两虚,俗话说“产前一团火,产后一块冰”,从孕期开始的热性症状会延续到产后恶露结束,根据中医“虚则补之,寒则温之”的原则,产后切不可凉补,也不可热补,应以温和热补结合四阶段食补的原则进行产后营养规划。
坐月子期间,要多食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例如:炖煮精肉、羊肉、蹄筋和鱼汤等,产后第三周以后再以鸡汤、猪脚滋补调理,炖汤里适当配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如红枣、花生、核桃、黑芝麻、莲子、山药、扁豆、桂圆、山楂等,可增强体质。寒冬季节,产妇更应该多吃温性食材、尤其经过怀胎280天的变化,滋补肾阴是首要之务,帮助妈妈吸收营养,让身体机能迅速而自然的恢复正常运转。
米酒炖煮餐点影响母乳品质
各地传统习俗多用米酒炖煮产妇餐点,以为喝酒可以加强气血循环和消毒杀菌,但是酒精成分不利于新妈妈的伤口恢复,更会通过母乳传输给宝宝,影响脑神经发展,建议您不要再用米酒、醪糟炖煮月子餐点,而改用完全去除酒精成分的米酒精华,不但帮助气血通畅,更可促进母乳品质。
产后多虚多瘀,应禁食生冷、寒凉之品。“生冷多伤胃,寒凉则血凝,恶露不下”,生冷食物会引起产后腹痛、身痛等诸多疾病。体质虚寒的新妈妈在冬天吃水果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,可以将水果切块后,用水稍煮一下,连渣带水一起吃。
需要提醒的是,新妈妈体内钙的流失量较大,加上冬季天气寒冷,坐月子不可能开窗晒太阳,不利于钙的合成和利用。所以要尤其重视补钙,可多吃黑芝麻、骨头汤等含钙丰富的食物。
药食同源,坐月子必备
广禾堂倡导科学坐月子,建议产后阶段性食补、温和热补,并以米酒精华“月乃汤”作为月子餐的料理汤头,专为坐月子的新妈妈所研发设计,例如月子餐DIY系列的月乃汤、黑麻油、黑麻姜油、月之汤方,月子调理食品系列的妇宝、月之宝、养要康等等。这些产品配方中包括:
◎姜:除风邪寒热、开胃气。
◎米酒精华:通血脉、壮肠胃、润皮肤、散湿气。
◎肉桂:坚筋骨、通血脉,益火消阴。
◎甘草:通经脉,利血气,补益五脏。
◎小蓟:破宿血、生新血,补虚损、除风热。
◎白芷:主治女人血闭阴肿、寒热、头风,破宿血、补新血,可长肌肤、润颜色。
◎香橼:下气,治痰气咳嗽。
◎黑芝麻:补五内、益气力、长肌肉、填脑髓;润养五脏,利大小肠;逐风湿气;治产后羸困、妇人乳少;细研涂发令长,白发返黑。
◎黑芝麻油:入药以乌麻油为上,利大肠;治产妇胞衣不落、产肠不收、发落不生、赤秃发落,令发黑长。
◎黄精:除风湿、助筋骨、润心肺。
(食材功效摘自《本草纲目》)
通过这些食材的科学配比,可以帮助产后妈妈气血畅通、奶水充足、改善体质、安度寒冬。
新妈妈舒适过寒冬有3招
1、个人卫生:冬天宜在产后1周洗浴。冬季洗澡应注意防寒,浴室温度宜在20-22℃,水温稍热,洗浴时间不要过长,以5-10分钟为宜。洗头应该用温热的水洗,洗完后要及时擦干。每天用温水来刷牙及漱口,用软毛牙刷沿牙缝上下刷,不要左右刷,以保护牙周不受损伤。
2、环境适宜:冬季“坐月子”,室内温度以20℃~25℃为宜。在没有暖气的南方,可以采用空调和电暖气等设备来保持室内温度;而在气候干燥的时候,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非常重要,最好放一台加湿器,或者在室内放一盆水。此外,还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,每天保证开窗换气两次(上、下午各一次),每次15~20分钟。通风时应将产妇与孩子换到另一间房间。
3、衣服要保暖:冬季天气冷,母乳喂养的妈妈,小心胸腹和腰部受凉,并选用哺乳胸罩和哺乳内衣。宝宝夜间喂奶,要穿上外衣,避免肩关节受凉疼痛。此外,产后容易出汗,请及时换掉湿透的衣服,避免着凉。